Rotation at Mizzou (Part 2)

Chen Lin
Jun 29, 2022

--

Introduction
接續上一篇的rotation經驗分享,逐漸完成自己在Mizzou的心得和見聞。後半部充滿著緊湊的小動物專科實習,對我來說也算是終於進入重點科目。

AAVSB要求PAVE學生至少完成48週的臨床訓練,而Mizzou算是必修科目比較多的學校,所以能夠拿到的選修大約是10週。大多數的小動物專科是2週為一個單位,也就是說大約可以再選5個自己有興趣的專科。又或是,如果自己有喜歡的私人診所也可以主動寫信去問能否提供2週的評分實習,有不少當地學生會找自己未來想要工作的地方去實習,藉以評斷該地點是否適合自己。

My schedule for clinical rotations (48 weeks is minimum for PAVE, while there’s no limitation for maximum lol)

小動物診所基本上限制較少,只要院方和校方都講好,填一填表格就可以。據當地學生說,馬病的限制比較複雜,校方會要求外院必須有Boarded(可以是ABVP, DACVIM 或 DACVS)的醫師駐診才可以。

Externship at Akron, OH
直接先來一個逃離學校醫院的兩週XD。因為想一探有完整專科系統的private practice和學校的差異,我寫信問了在Ohio的一間專科醫院,表示希望在我有興趣的內科實習兩周。所有文件都搞定之後,我就在11月時前往寒冷的克里福蘭實習。

Private specialty practice in Akron, OH. It was freezing cold there!

簡述一下和學校主要的幾個差異好了:

  1. 步調快很多: 相信這個差異多數人都不陌生,跟台灣非常類似。基本上一個診就是壓在30分鐘以內,而recheck診會更快。有時候甚至會把血抽了,直接把狗還給主人請他們回家,事後再把血檢報告和門診摘要一起email給主人。剛開始我的確不怎麼習慣,不過好處就是很不拖泥帶水,然後一天可以看的門診量大約是Mizzou的2-3倍。
  2. 一人多工: 內科醫師除了負責看診之外,還會需要幫忙掃其他科的腹腔超音波,以及自己看所採樣的cytology。麻醉和鎮靜的監控就由操作procedure的內科醫外加有執照的助理(RVT)負責。因為不是每個醫院都有請Radiologist跟Clinical pathologist,所以多數private practice的內科醫就擔起掃腹超和寫報告的責任。細胞片則是因為這間醫院把medical oncology和內科合在一起,所以就會一起判讀。(教學醫院的做法:把動物送去影像科處理然後等待結果;細胞/組織切片則是交給臨病去判讀,然後一樣等報告;麻醉則是給麻醉科全權處理)

這裡可以體現出為何private步調可以比教學醫院快很多,因為可以免去很多塞車的機會。想像在教學醫院,內外急心腫瘤神經等等全部都在排隊等拍X光+掃超音波,或是等血檢等麻醉,就大大延長了飼主的等待時間。這也是我實習後回Mizzou常常跟主人說明等待時間很長的理由。當然,這也表示在private的醫師必須要付出更多時間心力研究或開發新技能,才能有效率的處理更多case。

3. 教學責任較少: 我實習的醫院也是有收rotating intern和resident,而也是會定期的round。不過差別在於大部分的教學比較偏向case by case,然後大多是簡易的確認醫師們思考的大方向沒有問題就放行。畢竟私人醫院並非教學醫院,教學還是會存在,但並不是首要目標。

4. 常見的procedure操作熟練度很高: 因為case量是教學醫院的好幾倍,可以想見實際操作的機會多非常多,所以也反映到醫師的熟練度。(說明一下:這裡說的是"相對"而非絕對,教學醫院的醫師操作也是非常熟練,只是private會更快或小技巧更多來節省時間)

簡言之,教學醫院是case量較少,但是每一個細節要求的非常到位,而private practice則是case量較多追求效率,比較著重大方向沒問題就OK。另外就是,個人感覺教學醫院出身的醫師溝通能力會較好,因為訓練過程會花較多時間在教育學生、其他醫師,以及飼主衛教;而私人醫院的醫師的一般procedure操作會較熟練,因為caseload較重然後很多時候"微跨科"的操作必須親力而為。並沒有哪個一定比較好,完全看何者比較符合自己的需求。

===============以下回到Mizzou===============

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(ECC)
大致上MU給學生的schedule就是一週做6休1,分成早晚班。早班時間: 早7到晚4,晚班時間: 下午3點到晚上11點。我在輪的時候MU的criticalist缺額未能補上,所以大多的診是由Rotating intern和專職的ER clinician負責,偶爾加上外聘的part-time criticalist支援1週這樣。門診項目五花八門,舉凡上吐下瀉、Hit by car、Down dogs、尿不出來、呼吸困難等等都會出現,有時還會遇到虐狗虐貓或是吸食大麻等案例(扯!)。

因為人力較缺乏,我在輪診時大多急診要住院的case都會轉診給其他科目,例如block cats也會在隔天轉給內科,幾乎沒有留在ECC的case。不過隨著補上一些急診醫師,之後輪診的同學表示ECC會開始收下一些住院的case。

Student Duty: 一組約5人,帶著call機隨時等待急診進來。假如門診下午進來或來不及在4點前結束,早班學生會跟晚班學生交接,一天大概就一個學生on call。學生主要工作就是出去確認動物需不需要立刻急救,問極簡易病史,之後讓飼主簽下一張准許initial work-up的同意書,再把動物帶進ER給醫師做初步評估,接著才是把主人帶進診間問詳細病史。

如果遇到需要轉診或會診(consult)其他科的case,理論上醫師會帶著問診學生一起去其他專科詢問。如果ER醫師太忙,又或者學生有把握,也是可以在知會醫師完後,由學生獨立去其他專科尋求會診。個人認為這是一個訓練獨立的好機會,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否提供專科醫師足夠的資訊,以及負責醫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接。

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(SAIM)
我內科輪了2次(必修+選修),基本上兩次沒有很大差別,主要的不同在於所看的case會根據Faculty (Internist, aka. 內科專科醫師)的專長而有所不同。MU-CVM在呼吸疾病算是非常有名,如果在輪診時遇上呼吸大師on clinic,就會經手非常多呼吸道疾病的case。另外幾位faculties是對於免疫、系統性疾病專精,所以case就會比較廣泛。我很幸運的輪過所有faculties,見到非常多樣化的case。

Student Duty: 我輪診時MU的大三學生開始加入輪診,所以一組人非常多(好像9個人吧...)。基本上一人一天1-2個case,全預約制讓學生前一天可以打電話先把冗長的病史問完,隔天便可以快速作業排檢查。除此之外,每天早上6點需要早起看 email有沒有case從ER轉診過來,學生們會自行協調接transfer順位,而該case在早上8點便會落在負責的內科學生/醫師名下。

基本上學生責任大同小異,門診就是問診回報,然後告訴醫師今天自己想要排什麼檢查,以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。討論完和主人溝通,給主人簽下同意書然後趕快去影像科或檢驗科排隊卡位XD。由於等待檢驗結果時間較長,通常會請主人先離開吃個飯,然後學生用電話持續更新檢驗結果和進度。到了一天的最後,學生們完成case的出院須知/門診摘要,給負責的Residents 或 Interns過目修改,最後再給Faculties過目給予建議,整個paperwork才會被verified,然後印出給主人(沒錯,就是層層把關)。由於內科出院需要提點的項目較多,大多出院時的溝通都是由醫師自己進行。

住院動物則是每天做早上8點的處置,完成每天的SOAP然後回報給醫師說明狀況。和醫師討論完就和飼主電話溝通更新狀況,解說住院計畫以及回答主人問題。

內科訓練的統整case和口頭表達能力是非常紮實的,表面上一個簡單的回診很快就看完,但背後的資料可能有數十頁到數百頁,這時必須善用托福訓練的Skim/Scan能力幫自己節省時間XD

Transfer list made by students (I still remembered that I transferred a blocked cat to myself. Because I was literally the ER student on that case, he stuck with me while I changing my block to IM)

Cardiology (心臟科)
來到了我在Mizzou最喜歡也最滿意的一科!心臟科不管對於Mizzou學生或Ross/PAVE學生都是選修科目,在開始輪診前老師醫師都會問"為何會想選心臟科",來設定整個未來2-3週rotation的教學走向,確保內容是符合學生需求。畢竟不是每一位同學畢業都想走心臟專科,也不是人人都有一台華麗的心臟超音波可以掃,教學的重點常常會擺在:轉診前必須做怎樣的處置?要如何看懂Cardiologists在報告上寫的結論?以及哪些是在GP就可以處理的問題?心臟科在Mizzou算是小科,Faculty(心臟專科醫師)2位,外加2位的Residents,在排schedule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把學生集中在某幾個月,其餘的時段則是單純由醫師們看診沒有學生。

Student Duty: 一組6人,時間則是非常正規的早8到晚5,一天由一位學生負責on call。除了跟日常的問診+討論+寫門診/住院摘要之外,每個學生會被分配到一個主題做口頭報告。主題則是非常常見的幾個病:MMVD, PDA, DCM, PS/SAS, HCM, Pericardial effusion。比較有趣的是,在第一個禮拜後,Residents會開始問你"你有沒有信心自己跟主人講門診摘要+出院須知?" 在確認學生的講法沒有大問題後,就會跟著學生進診間,由學生獨力完成90%,Residents再接續補上漏掉的,或是回答主人問的較深入的問題。

整體下來,心臟科的帶法讓我覺得有最全面的訓練。專業知識一定會學到就不多說了,其他方面包括:如何讓自己的presentation有內容又不會無趣、如何有條理的跟主人統整門診結果、如何在主人一家意見分歧的時候,提供恰當的資訊幫助他們自行選擇。和在台灣感覺到最大的不同,就是"每一個"美國學生的口頭報告能力都非常厲害,而且似乎不用準備太久也不怎麼緊張。我在大學時對報告下過苦功,自認報告能力不差,不過在聽完每個同學報告完後,總有覺得望塵莫及的地方。或許是文化的差異,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,以及興盛的討論風氣對於學習還是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,常常在自己表達整理的過程中自己又複習了一次。

題外話:我輪心臟科時,剛好遇到聖誕節+跨年,整個醫院氣氛超有放假的fu。Mizzou會給大家選擇,自己要選擇休息聖誕節那週,還是跨年那週。我當然是毫無懸念的選了跨年,因為先苦後甘可以讓收假不用那麼痛苦,也可以跟聖誕節收假回來的人笑著說"耶~換我要去放假啦,good luck lol"

Tasty smoked chicken made by a handsome block-mate lol. 在寒冷的天氣有同學帶著自己煙燻的烤雞請大家吃,真是一大享受!

洋洋灑灑又寫了一大長篇,在這個時期慢慢有種上手的感覺,同時也因為經歷了校外實習,才更瞭解快要忘記的現實世界的殘酷,回到學校之後才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生身分,然後加緊時間把握所有討論的機會。下一篇就準備為一整年的實習做個收尾,有機會再把到處面試的奇遇寫成一個番外篇XD

Freezing cold…… (Lincoln Home National Historic Site, Springfield IL)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