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tation at Mizzou (Part 3)

Chen Lin
16 min readMar 28, 2023

--

Introduction
隨著實習進入到尾聲,身體漸漸感覺到疲憊,也開始意識到"啊...我已經來了快一年了"。尤其在Food animal的時候組員大多為剛進臨床的大三同學,外加剛剛入學的加勒比海Ross學生,他們的精力充沛/鬥志高昂跟我形成強烈的對比XD。順帶一提,我在輪FAMS的時候是寒冷的冬天,每天起床要先幫車子除雪,還要注意路面有沒有結冰。平常馬路上的荒野大飆客全部都以低於速限20的速度,一個一個排好隊滑行,還真是有趣(然後大家一起遲到)。

Food Animal Medicine and Surgery (FAMS)
翻成中文就是經濟動物組或大動物組,負責除了馬以外的大動物。另外因為Mizzou沒有野動科,中大型的"寵物型野動"也會被歸給FAMS來看。老師曾經說過,醫院櫃台接起電話,一聽到物種不知道要掛給哪一科,活的丟給FAMS,死的丟給Pathology lol。

FAMS往下細分:Ambulatory, Production 以及 In House
Ambulatory 就是農牧場出診,和在台灣不一樣的是,出診看的物種五花八門。牛羊雞就不說了,草泥馬、駱駝、袋鼠、膜類等等千奇百怪的物種都有機會接到,只要有人養有需求,Food animal的老師就會下去看。不過大多都是以牛羊為大宗,主要工作內容以注射疫苗、打耳標、產檢健檢等等為主。安樂死也是有遇到一定數量,Gun shot 因為安全性不適用於學校,所以主要以captive bolt作為開始,再輔以IV藥物,最後聽診確認心跳停止。

Captive Bolt 示意圖

Production 主要負責學校的酪農場,以及Sale barn的業務。學校農場主要是幫羊抽血、幼羊去角,以及乳牛採尿外加理學檢查。Sale barn則是會實際去家畜拍賣會現場(去了之後才發現其實什麼鬼東西都賣),去視察即將要拍賣的牛羊豬馬驢子等等,確認沒有明顯疾病或臨床症狀,合格者貼上貼紙或標籤。隨著拍賣會開始,老師則帶著學生走進後台小房間隨時stand by,等待隨時有人帶進新的家畜進行拍賣。在等待的過程,老師拿出幾款桌遊/撲克牌讓大家玩,同時還分享21點的記牌訣竅XD。在拍賣成交後,家畜會被依序趕進有號碼的大籠子,表示為同一個人所購買。這時,比較閒學生就會擔起趕羊的責任,而我也體驗了在超低溫趕羊的經驗,其中也包含人生第一次被綿羊撞飛(真的是離地飛起來)。整個拍賣交易熱絡,我們也在-20度C的環境下東奔西跑趕了5小時,到最後有種氣力放盡的感覺。比較意外的是這竟然有工資可以拿,最後有趕羊的每人帶了$50回家,不過如果再給我選一次,我會選擇繼續待在休息室打桌遊......

這時不得不說,對於在台灣沒學過山羊/綿羊要怎麼保定的我,看著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同學不費吹灰之力抓起一隻又一隻亂竄的羊,真是由衷敬佩,也感謝他們願意讓我做相對輕鬆的打耳標工作。(牠們的招式可以是用角頂你,或是直接衝撞你,反正就是沒在怕你的。 不過,牠們會乖乖聽拍賣場養的5kg小型牧羊犬的話,小狗一吠牠們便會往反方向跑......)

In House 是整天待在學校接門診+住院的一組,基本上飼主/牧場主人會用卡車把動物載到學校車庫,門診一樣需要預約,除非是急診(例如難產、嚴重吐拉脫水)。基本上就跟小動物門診要做的事情類似,學生負責問病史+理學檢查,接著和老師醫師討論自己有什麼想法,然後心中有哪些DDX。經過了前面小動物輪診的洗禮,不知不覺我已經整理出了一套問診的順序,把同一套經驗全部套在沒經驗的物種竟然有時候也算行得通!?事後發現,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對所有不熟悉的物種都有經驗(也不一定書上都查得到資料),把類似物種的經驗類推過去在FAMS是很多醫師常常做的事。當然,這種類推也不是無限上綱,主要是再把書翻遍然後問人也問不太出解答時才會使用。

跟老師報告病史+檢查結果時,老師還很驚訝覺得"欸你不是說你大動物很弱,怎麼聽起來好像沒有很悲劇"。不過她不知道的是,我對接下來的處置都是腦袋空空,區別診斷也只講得出課本上的那幾種lol

Anesthesia (麻醉科)
麻醉科在醫院會密集的和所有科目合作,舉凡“任何”需要麻醉的處置(內視鏡、外科手術、洗牙等等),各科都需要寫一張麻醉申請表給麻醉科排schedule,然後每天的下午都會集結各科舉行一場小meeting,說明明天的schedule誰先誰後怎麼排之類的,以確定不會塞車然後符合大家需求。

Mizzou 的麻醉科大部分人手都是分配給小動物,大動物會安排一個R專門下樓去處理馬病+經濟動物,然後該Resident則是配合樓下的人手去處理所有的麻醉。學生輪麻醉科則都是輪小動物醫療,大動物的麻醉主要是在輪馬病或FAMS的時候順手輪的。

大致流程:
前一天所有的Technician會平均分配隔天要麻的case給學生,大致上一個人會分到2~3台,而學生則需要在當天結束前把自己想使用的protocol整個想過一輪(pre-med, induction, maintanance, analgesia, complication, fluid, ER medication dose calculation)。想好之後把自己的計畫去跟老師、醫師或麻醉RVT討論,確定沒問題後驗算劑量,最後就會簽個名表示你的計畫被approved,隔天就會照這個計畫走。

每天早上,老師會和學生做一個主題式的round,大約 30分鐘,結束後大家再各自去準備自己接下來的procedure。接下來就照著前一天寫的計畫走,學生每人攜帶一台無線電進去需要麻醉的地方(手術室、CT/MRI、洗牙台、內視鏡處理室……之類的)。比較有風險的procedure人力配置會是一個學生+一個R或RVT,一般的procedure則是由一個學生進去紀錄監控然後回報狀況。Faculty(老師, aka 麻醉專科醫師)則是在中央處理室收聽所有無線電的內容,並負責指揮case需要如何處理。

麻醉完成後,如果拔管順利沒有問題,就會和原本該科的主治醫師或同學交接。如果動物之後是需要住院,則交接對象主要會是ICU裡面的RVT。這時麻醉科的任務就算結束了,學生則是去接著處理自己的下一個case,或是回到自己座位上等待”add-ons”(臨時加的手術或procedures)。至於一天有多少突然蹦出來的procedures,則是看人品和天氣(?,我們這組每個人都是接了不少就是了……

一天結束後,會有2個學生被安排on call,主要是第一順位的學生會被call 進來處理緊急手術,第二順位基本上是怕第一順位的人被call但沒到所設立的。On call的時間就是當天下班後一直到隔天早上8點,半夜被call理論上隔天早上7點多還是要乖乖準時去round,然後接著開始美好的一天,但老師們大多會通融讓該同學麻完自己當天的case就提早回家。

在Mizzou,學生輪麻醉科基本上完全不會和主人有任何的交集,因為所有的術前風險、術後溝通全部都是由原本各科負責,所以交接資訊就變得很重要。比較困難的是當麻醉科需要一台接一台的處理忙的焦頭爛額時,交接就有機會被遺漏,這時其他各科理論上就會自己來主動詢問狀況或接手。

我輪麻醉科的3週基本上都很忙,最高紀錄是某一天從早上8點一路麻到晚上10點半,午餐晚餐直接全部省略,全靠腎上腺素燃燒。外科的同學回家一輪又過來,看到我就說”天啊你怎麼還在XD”

Radiology (影像科)
輪完了瘋狂的麻醉科後,來到了非常悠閒的一科,就連影像科自己也自嘲”Welcome to Radiology vacation lol”。學生工作非常的輕鬆,而且我在輪這科的時候,組員除了我跟另一個PAVE,其他人都是最後一個block等畢業lol。

Student duty: 早上和下午各有一次一小時的round,早上是主題式的講課,下午則是老師秀case讓我們找finding。由於影像在zoom上還是有不錯的成效,round還是在線上進行,即使學生都是坐在影像科內輪診。學生被分為早上班和下午班,兩者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,主要都是幫忙擺位。Round 中,老師會先秀出一個case,並且給大家5~7分鐘判讀同時打字給老師分享自己找到了什麼finding。行有餘力之下,我會習慣性的附上我想到的DDx,以及建議後續的處置。老師最後會把大家的回答快速看完一遍,並且統一的給建議,最後開放大家問問題。

如果有其他空閒時間,我們也被拉進住院醫師和老師早上的例行Meeting,同時也感受到完全不同檔次的人們是如何訓練的。R會自己秀出一個case,從頭到尾講出自己的findings,接著講DDx,以及下一步要建議主治醫師做什麼。一個case基本上不超過7~8分鐘就會講完,然後跳下一個。另外,每1~2週會有一次的Known case conference (KCC),算是給R和Specialty intern的小考試。

除此之外,影像科學生還被塞了早晚遛醫院血狗的雜事。據說COVID之前學校有雇用血狗工讀生,不過疫情之下非必要人員被減免,就換成影像科學生的工作了。不過可能是因為我們這組都是準畢業生,大家在遛狗或輪診時都超放鬆也超愛講幹話,讓我原本以為相對煩悶的Radiology變得非常有趣。

記錄一下有趣的聊天主題:
學貸 — 當地學生問起我們是否也有學貸問題,我則表示很幸運我們的大學學費比他們少非常非常多(不準確評估:一學期同樣都是3~4萬,只是一邊是美金計價,一邊是台幣計價lol)。和我聊天的同學表示他目前有大約300萬台幣的學貸要還,而且他還算是所有學生裡面金額少的。對於我們可以不用擁有鉅額學貸,同學表示非常非常的羨慕。當然我也跟他分享,他們的學費高也對應了比較充足的資源和教學人力,然後不同的學制也影響滿多的(美國獸醫理論上是學士後)。

學制 — 學士獸醫體制VS學士後獸醫。”網路上很多中文文章表示”學士後獸醫體制如美國,大多數學生進獸醫系前比較理解自己的目標,在學習上也比較成熟。同學聽完則是開玩笑的說:當你看到我的幾個白目幼稚同學之後,你應該就不會相信這套說法了lol。結論是學士後的獸醫學制,以及相對嚴格的入學條件,可能可以給予多數美國學生比較多時間可以探索自己的興趣。但是大多數還是在個人造化,不論台灣美國都有對於學習態度消極(或積極)的學生,對於畢業後前一兩年多少都會有相同的迷惘。

Soft Tissue Surgery (軟組織外科)
Mizzou的ER曾經在疫情關過一段時間,據說從此之後軟外的case量相對於以往減少了滿多。我在輪的時候大概一週6個組員勉強每個人可以接到一個約診case,而從ER轉診的case就是憑運氣。Faculty配置1.5人(其中一位需要負責行政職,所以大多時間是讓R3當家),Resident 2人,+/- Intern 1 人。Schedule基本上週一到五1天門診(Receiving),1天手術,所以週一和三是門診日,週二四動手術,然後禮拜五可能排個多出來的手術,盡量不接新的門診。

Student Duty: 和其他科大同小異,門診就是去問診做理學檢查然後回報。住院也是做早8的處置寫SOAP,回報醫師後電通飼主更新狀況。額外增加的就是手術室的人力分工:Primary student會刷手進去幫忙,然後額外請一位組員幫你當Circulator。基本上Circulator就是負責幫忙術前準備,確認patient、要做的術式、手術部位、清點手術前後紗布器械數量、幫忙額外開器械。然後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工作就是術後的器械清洗和打掃手術室,不過相信台灣學生應該不會有不適應的問題lol。

Neurology (神經科)
神經科是令Mizzou學生聞之變色的一科,對它的印象大多是難懂而且輪rotation的負擔很重。簡言之就是時間很長,體力消耗很多,然後診量很爆炸。神經科是Mizzou學生的必修,對於我們PAVE/Ross學生則是選修,即使我的總學分早就夠,我還是決定多留幾週來輪這個實用但可能會很辛苦的一科。現在回想起來我完全不後悔,非常感謝自己做了這個正確的選擇。

非常幸運,我在這科遇到了來自同鄉的女神學姐on了兩週的faculty,然後診量也非常和平,以教學品質來說非常優良。對於在台灣沒有受過正規神經科訓練的我,大多的神經都是自己自學看書,在一開始難免花了一點時間適應。名詞術語(Terminology)是首先需要重視的,因為這很直接影響到醫師之間的溝通,用相同的術語和定義才能確保兩個人在講同樣的狀況。例如:如果只說“一隻狗走路異常“可能每個人腦中想的嚴重狀況都不一樣。這隻狗是可以走但是走起來很奇怪(ataxia),或是牠可以勉強行走只是並非所有的四肢都有正常在提供功能(paresis)。目的是盡可能地做到把terminology描述說完之後,自己和對方腦中都有一幅相近而準確的畫面。

You are kind of cute lol

Student duty: 跟其他專科大同小異,每天接大概2個約診,寫出院須知和自己住院動物的SOAP。比較不同的是,如果住院動物情況穩定,牠會從ICU移出到神經科的Ward裡,之後的所有處置就是學生自己需要負責處理。偶爾會有Down dogs從ER進來,也需要隨時做好接收Add-ons跟急刀的準備。

如果有住院動物,通常學生會被要求早上6點多到醫院做處置、理學檢查+神經學檢查。接著7點多R或Intern會進來聽學生報告動物狀況,做一次他們自己的神經學檢查,最後7點半Faculty會聽取所有醫師們的case然後視察狀況。(如果自己的住院動物多於2隻,尤其是巨型癱瘓狗,早上需要更早到醫院來處理,所以這是學生們普遍認為神經科很累的原因)

Orthopedic Surgery (骨科)
來到了最讓我出乎意料的一科,也是我在Mizzou的最後一個Rotation。第一個讓我出乎意料的點是繁忙程度,我在輪的時候case量是以往的2倍,不像同學說的一樣”pretty chill”。再來就是本以為骨科的高深會讓我措手不及,不過輪診時醫師們非常有耐心教學和解惑,讓我進步了不少。

大致上schedule是一天接診一天手術,大多骨科手術都是可以好好約診安排,不像軟外一樣要考慮急刀。MU的安排就是週一二四接門診,三五開刀。主要的case組成不外乎是常見的CCL、Hip dysplasia、骨折修復等等,也會遇見一些先天性關節發育不全來諮詢的case。由於學生們可以自己協調想接那些case,我通常都把握機會接一些我不熟的肘關節疾病,而同組學生則是非常興高采烈的接了很多CCL,因為可能認為他們出去之後可以自己做?!骨科的操作對於熟練度要求較高,需要注意的細節也較多,基本上學生以及Rotating intern是無法直接參與主要手術步驟的。站在最近距離看外科人們仔細的測量準確的角度、計算參數,持續站立數小時,除了佩服之外也更深刻的了解自己是內科人XD

Student duty: 學生主要工作跟軟外大同小異,門診日接門診,手術日Primary student 刷手進去當助手,找一位Circulator幫忙紀錄。骨科的晨會會對學生很仔細的教學骨科的大觀念,目的不是要學生輪完骨科會潮潮的背誦或獨立做骨科手術,而是讓學生了解基礎的骨折描述、X光判讀、轉診時機、建議手術時機,以及應該和主人溝通的內容(即使手術會轉給別人做)。

On call duty: 正以為要平和的結束這美好的一年實習時,在某天午夜手機在洗澡時響起,號碼一看是急診intern打來的。嗯好,一個學習機會主動來敲門了,一隻septic abdomen準備上刀。外科的on call 不論學生醫師,在MU是軟硬外一起輪的,所以在輪骨科時也會接到軟外的急刀。很恰巧on call醫師是正在帶我的骨科R,才一起結束一個漫長的手術日結果半夜多了一台。夜刀和白天的差別就是只會有on call 的外科+麻醉人出現,一個外科醫+外科學生,配上一個麻醉tech+麻醉學生,人手少非常多。由於我那時即將畢業也輪過麻醉,不知不覺中能反應得比較快也能協助麻醉,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無形中在這一年成長了一些。

手術進行到凌晨3點順利結束,由衷佩服主刀R的體力還有對case一絲不苟的態度。正以為事情結束準備收拾時,突然ICU傳來呼叫急救,原來是一隻心臟科的病患心跳停止需要CPR。由於大夜班急診只有一位intern,我們外科麻醉人馬一起衝過去幫忙壓胸給藥,總指揮則是由經驗較充足的外科R負責。最後很遺憾無法救回,才匆匆的結束了這多事的夜晚,此時時間已是早上5點多。我和外科R回去ICU確定剛手術完的病患狀況,然後互相道別”see you in the next 2 hours lol”。

當天早上7點半繼續開始美好的門診日,老實說我精神上有點吃不消,不過看著前天一起奮鬥的R還撐著體力面帶微笑的教學,不禁督促著自己不能被打敗。老師們很慈祥的說著"你可以中午把診搞定完就走,回去好好休息吧!" 然後補了一句"喔這是只有學生才有的權力喔,住院醫師沒有這種選擇" 雖然心中感謝老師的體諒但我臉皮太薄,不忍心把剩下的工作丟給R處理自己拍拍屁股走人,我還是留到了結束。一整年Mizzou的實習就在這"學到很多"的氣氛下平安的結束了。

Finally discharge my last patient! Plus, it’s my last time to write on the white board.
Cupcakes from my favorite surgeon!

Last…
這篇文花了好久才打完,不過在Mizzou的回憶隨著撰文途中再次浮現,一年的臨床訓練不長不短,但無疑的使我的思考更成熟,也對北美獸醫有更深刻的了解,也再次體會到當學生只需專注學習是很幸福的。下一站即將前往美國東岸的急診/專科醫院磨練,期望自己能保有初心,朝著自己理想的醫師形象前進。

Next stop, Robbinsville, New Jersey!

--

--